8月中旬,作为中国商业地产零售模式最成功的范本,潘石屹旗下soho中国宣布终结“散售”时代,步入“自持商业物业”的“成熟时代”。由此,潘石屹手持北京、上海两地共计150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成为京沪核心cbd最大业主。
不能说这次转型完全出于自愿。一位接近soho中国人士告诉记者,soho中国这次转型实为外力推动和内部发展阶段共同促成的结果。“中国社会近几年的一大重要转变,体现在中国制造面临结构性转型,民营制造业财富大量蒸发。随之而来的是,以民间财富为支撑的消费领域将在未来受到冲击。”上述人士称。
房地产投资类物业与奢侈品、高档白酒一样,依赖的是不断成长的中国财富阶层。据了解,今年以来,多家奢侈品品牌财报显示,包括中国区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增速有所下滑,包括burberry、prada、周大福等在内的奢侈品品牌销售均显示出疲态。burberry*一季度财报显示,亚太市场18%的增速依然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其中在中国销售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但增速相对去年的井喷行情已经开始下降。而这与中国财富阶层消费能力增长逐缓直接相关。数据显示,在总体消费能力上,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
“我们的客户以前很多是民营能源类企业的老板,包括山西、内蒙古等地是soho中国物业销售的重点推荐省份。可是今年以来,民营企业财富缩水非常明显。产业链上游成本高启、下游需求不足导致民间财富蒸发。”一位soho中国高层称。
由此推开,除了soho中国外,将有更多投资类物业的销售在未来会受到消费力下降的冲击。也就是说,哪怕宏观调控有所松动,天价豪宅等不动产奢侈品,都有可能不再重复当年“神话”。
种种因素叠加,潘石屹对中国房企的建议不得不提上台面。他表示,在众多房企仍然看好市场,动辄百亿千亿地制定其扩张计划时,需要考虑一下:此轮的经济低迷是否具有往年不同的国际背景,全球经济链条的恶化已经现实地影响着中国消费力,中国房地产的大跃进式投资还能走多远?
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热线:400-891-5586 行知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