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3日官方公告首例疫情以来,非瘟已在国内传播蔓延一年了。现通过三个数据透视过去一年来生猪市场的变化:
(1)生猪产能连续8个月环比下降,5月和6月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持续走扩,且创下单月降幅最大值,疫情对产能的边际影响远超市场预期。
(2)全国猪价由低点10.9元/千克涨至19.1元/千克,用时6个月,累计涨幅75.2%,逼近21的历史高位。目前多省市突破20元/千克,广东猪价已破历史高位。
(3)上半年“佩奇”板块尤其受资金追捧,截至8月2日猪产业指数由低点607.7涨至1302.1,累计涨幅114.5%。
对于后市行情,猪价全国性主升浪即将到来,8月就将破历史高位。商品价格远未到滞涨期,头部公司积极复产提高市占率,猪肉板块的行情没有结束。但猪股进入下半场,资金的关注点已经从猪价及出栏量切换至业绩,企业自身的复产能力决定了各自成长曲线有所差异,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板块机会还是个股分化。同时行业底叠加企业底的临近,市场底是否会提前基本面到来,后周期的动保板块值得关注。
图 非瘟以来全国猪价及猪板块涨幅
数据来源:wind
产能恢复路漫漫 头部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非洲猪瘟风险下,以往高猪价刺激补栏的量价关系存在偏差,疫情风险导致高猪价难以顺利兑现高利润,行业补栏非常缓慢。具体来看,根据前期调研情况,我们梳理出目前的市场状态,即投机补栏不代表产业趋势,技术性补栏仍小范围探索,产能恢复缓慢。头部公司有望获取更多的市占率,目前原因有主观也有客观的:(1)企业自身在复养进程中先行一步,主要表现在各级生物安全关口的管理制度和猪场改造升级方面,当然各企业之间的也有差异;(2)北方养殖户经历了2018年5月的周期低点和2018年10月-2019年1月的深度亏损,资金链基本断裂,后期投入复产的话,经销商不会再提供赊账服务,那么就留给大企业时间和空间去占据这部分市场,尤其是饲料企业加速整合这些放养资源。
投机补栏基本为外购仔猪或者二次育肥,母猪补栏极少,不形成新增供给。多数参与投机补栏的是未发生过疫情的猪场或者经销商及外部资金,真正经历过切肤之痛的养殖户,基本以维持目前规模为主,参与投机补栏的很少。简单算一笔账就明白了,调研期间山东15千克仔猪均价900元,110千克育肥成本750元,总成本1650元/头;假如养殖途中发生疫情,育肥损耗取中值,死亡损失1275元/头。假设5个月后猪价25元/千克,毛估利润1100元/头。意味着出栏成活率低于60%,养殖户就亏钱,何况一旦发生疫情,猪价还面临压价可能,风险收益比太低,换句话说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
猪价一如既往超预期 8月以后迎来全国性普涨
猪价上涨是确定的,产能连续8个月环比下降意味着未来一年国内猪肉供给处于紧缺状态,边际缺口环比放大。
随着四川抛售结束,全国各猪肉主产销区完成一轮去产能,8月将进入全国性供给缺口。这与春节以来几次区域供给断档所形成的领涨有所不同,同时立秋(2019年8月8日)以后猪肉消费逐步增加,尤其是进入冬季以后南方腊肉制作启动。我们预测8月猪价将突破22元/千克,双节附近达到25元/千克,年底有望达到30元/千克。
市场不用过于关心进口冻肉问题,首先冻肉与鲜肉是两个产品,消费渠道完全不一样,只要猪肉鲜销稳定,猪价走的就是供给环比不断减少的逻辑,猪价高位平台不断往上突破;其次,进口冻肉十分有限,并且内外套利空间会逐步收窄。
猪肉进入下半场 板块齐涨还是个股分化
猪价超预期基本确定,提前触碰25和30两个关口,8月猪价就将突破历史高位。商品价格远未到滞涨期以及头部公司的先行一步决定了猪肉行情没有结束。
但资金的关注点已经从猪价及出栏量切换至业绩,企业自身的复产能力决定了各自成长曲线有所差异。换句话说,谁拥有母猪,谁的确定性更强。以往行情里,大家关注点在于猪价的高弹性和出栏量,而忽略成本,但此轮行情中商品猪不同的育肥形式以及疫情成本的摊销决定了各家企业头均利润有差异。既然是周期叠加成长,那么资金会拥抱更为确定性的成长企业。
同时,建议关注猪动保板块,行业底叠加企业底的临近,市场底有望提前基本面反应。行业底逻辑在于全国主产销区基本结束抛售,产能降幅将收窄,尽管行业产能恢复缓慢,但复产的启动给出了拐点的预期,企业底关注半年业绩利空的释放,q3降幅有望收窄。